close

從《易經》看成功企業管理

馮滬祥

    中國大陸習總書記上任後,提出了中華民族奮鬥的總目標——中國夢。這與我們每個人、每個家、每個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。怎樣完成中國夢?首先需要我們每個人充實自己的國學素養,國學是完成“中國夢”的學問,博大精深。近些年來,共產黨和中國國家歷任領導人都重視《易經》的學問,並且從中提取出治國之道。

   《易經》堪稱為中華民族的聖經,是中華民族的群經之首。它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話概括——生生之謂易。用現代語言來講,就是創新再創新。創新精神是易經的精髓,不斷向前創造,向前進步,就是生生之謂易。這些創新精神可以落實在企業裡,也可以落實在治國的具體方針上,也可以落實在個人的自我要求上。如今天比昨天進步,這月比上月進步,今年比去年進步等。如果每個人都不斷地進步,整個中華民族就能很快地康樂起來,中國夢就可儘早實現。

   《易經》是三個聖人將它完成的。第一個是伏羲。伏羲是中華民族的祖先,他畫了八卦;第二個是周文王。他把八卦推廣成六十四卦;第三位是孔子。他把六十四卦符號化,並且將它推廣開來,成為哲學系統。我們今天看到的《易經》版本,是孔子的功勞。

下面就易經與企業的結合,跟大家做個分享。

    首先易經最核心的內容是憂患意識。十八大有三種結論,三種意識。第一講憂患意識,第二講創新意識,第三講使命意識。憂患二字來源《易經》。孔子看完易經後說:做易者,豈有憂患乎?

    易經的作者是充滿憂患意識的。易經的作者誰呢?周文王,他是在被打壓、被迫害的情況下,愈挫愈勇。他把壓力轉化為動力,化悲憤為力量。憂患意識提醒每一位領導人,要正視問題所在,管理企業和管理國家一樣,憂患意識是動力。孟子說: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每個人都要有一種自我的警覺、自我的要求,源自內心。現在很多管理講各種戰術,方法技巧等,這些都是外在的,外在的東西學得再多,內在沒有覺醒、沒有自立自強精神,也是沒有用的。

    臺灣裕隆汽車的創始人叫延慶齡,在他的辦公室有兩張圖片,一張是五顏六色的世界各地的汽車,裡面寫了一句話:這些車是他們的。後面同樣面積的一面牆上,掛著另一幅畫,畫面一片空白,只有一句話:我們的呢?他天天就看著這兩幅畫警醒自己,令他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。

    憂患意識中產生了“自強不息”以及“厚德載物”兩種精神,即乾坤精神。易經六十四卦,最重要的兩個卦,就是乾卦和坤卦。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“自強”就是自己要強大,不是靠別人強大,不但自強而且還要“不息”,不只是五分鐘熱度。“厚德載物”就是要有堅韌的、厚重的胸襟,忍辱負重。人常常是不能忍辱都就不能負重。這兩個卦後來成為清華大學的校訓。清華大學為什麼會以這兩個卦為校訓?因為它是建立在國恥中的學校。每個清華學子的任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。這也是每一個企業,每個公民的使命。中華民族五千年,經歷過各種憂患,都能發揮這兩種精神。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,令中華民族生生不息,愈挫愈勇,這是中華民族立於世界之林最為自豪的地方。

    謙虛為懷。易經中只有一個謙卦,大吉大利。很多人經常提到一句話:上善若水。水是往低的地方流,可見水的謙虛。我們在企業管理中,一定要謙虛為懷,傾聽員工的聲音,和員工打成一片。越居於高位的人,越要有低姿態。我們經常說,企業家要把客戶當成上帝,至少是“衣食父母”。意思就是要多瞭解客戶的需求,以客戶的心為心,這些都是中國的國學,用老子的話說,“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之心為心”。 

    一般來說,要做好一個傾聽者,有謙虛才能溝通,有溝通才能真正傾聽。好的領導人一定是好的“傾聽者”,這就是儒家所說的“苦民所苦,將心比心”,一個好的董事長應該是這樣,這個是“謙卦”。謙卦是“山在地下”,董事長的經驗當然比一般員工多,可是在員工前還是要謙卑地請教員工意見。他可能沒有你看得那麼廣,可他所看到的部分,或許是你看不到的死角或盲點。

     溝通為要。有一個成語叫否極泰來。“否”和“泰”是易經的兩個卦,否的卦像是上面是天,下面是地。在企業管理中,可以解釋為高層不瞭解基層,基層無法領悟高層,上下溝通不了。那怎麼辦呢?把它顛倒過來,變成高層要經常走基層,基層經常能夠瞭解高層,大家的價值觀是一致的,奮鬥目標是一致的,想法做法是一致的。充分溝通之後,一定會國泰民安。美國雷根總統被喻為最偉大的溝通者,他是演員出身,擅長與國會溝通,與企業溝通,與國民溝通,他講話如沐春風,從眾人中吸取相關的智慧。

    以人為本。有句話這樣說,高手在民間。大家不要忽視員工的智慧。有一次,外國媒體問習總書記:周邊環境那麼複雜,你的治國哲學是什麼?習總書記說:治大國如烹小鮮。治理一個大國像清燉小魚那樣,尊重小魚的原味,不能折騰人民。

    引申出來的意思:治理一個大的國家要尊重人民的潛力,真正的智慧是藏智於民,這是真正的自由主義。一個大的企業也是如此,要尊重各部門專業的潛力,能夠授權,能夠尊重不同的人才,不是老闆一個人總覺得我比你們誰都強。所以公司行政制度的改革也很重要,若行政懈怠、缺乏監督,用左手監督右手是不夠的。

    與時俱進。《易經》所說“生生之謂易”,就是創新。《易經》的核心精神就是創新,關於《易經》對企業變革的影響,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,真正思想解放,與時俱進。《易經》本身就很有開放性,真正做到思想開放。《易經》第一個卦是乾卦,就代表創造,“大哉乾元,萬物資始乃統天”,乾卦代表天生萬物,創造沒有止境,自強不息,但到最後一卦仍叫“未濟”,代表創造沒有停止,充分象徵永遠創新的開放精神。松下幸之助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,但他多半是從儒家學來,有時兼學道家。他說最欽佩中國的“苟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”,這就是創新的精神。

    和協團結。易經中一陰一陽,白中有黑,黑中有白,落實到家庭,先生和太太,一陰一陽,家庭和諧萬事興。如何做到和諧呢,就是太太為先生著想,先生為太太著想,相互協作,換位思想。在企業界,就是老闆替員工著想,員工為老闆著想。勞資雙方不是相反相鬥,而是相輔相成。易經中有句話: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。企業和員工同心,共同奮鬥,產生的效能是無法估計的。所以,強調和諧社會完全是必要的,一定要相互瞭解,相互合作。

    厲行實幹。易經最強調苦幹實幹。孫中山先生曾經強調,為什麼日本維新開始後突然間能強大起來?最根本的原因,他學了中國國學中的陽明哲學。陽明哲學強調實踐,強調“知行合一”,說了就做,不能說了不做,如果不行,就是不知。所以孔子說,“聽其言、觀其行”,很早就強調言行一致,要能“篤行”。

    孔子說“民無信不立”,學生問他“足食、足兵、誠信”都很重要,若一定要去掉一個,去哪個?孔子先說去兵,若再去掉一個,去哪個?孔子再說去食,連國防和經濟都可不要,但是信用一定要,因為民無信不立!講話要算數,要講誠信,這就是企業成功的第一個基本條件。

    因為知行合一,所以才能注重細節、做事徹底、要求精細。日本很多產品都很精緻,注重品質,均從這而來。我們看,日本學了中國國學,變得強大了,卻反過來欺負中國,中國很多人卻不懂國學,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!

    因此,我鼓勵大家要多看《易經》,大家多從《易經》看管理之道,把國學的傳統智慧活學活用,用理論聯繫實際,相信企業一定能夠管理成功。

arrow
arrow

    馮滬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